大牛助手:回顾记者生涯,24年见证四川经济与社会变迁
一位纸媒记者的新闻记忆
今天,我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为了撰写《我的记者生涯》一书,历经多时终于将24年多的《金融投资报》(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)清理完毕。
打开已有些泛黄的报纸,读着饱含辛勤与汗水的文字,心潮起伏,情不自禁,她把我带回了过去的岁月。1998年6月15日,是我加盟金融投资报社的第一天,成为了一名记者。从此,风里来,雨里去,不是在采访,就是在采访的路上。126本采访笔记真实记录了我的记者生涯和成长历程。
四川省“两会”现场、献礼建党百年·聚焦四川经济新力量、新中国成立70周年·发现川内小巨人、成渝双城经济圈、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工地、“5· 12”汶川特大地震灾区······都有我的身影和声音。
大牛助手了解到,我曾经追踪过王建林、刘永好、刘汉元、曹世如、宗庆后······的成功之路。而更令我难以忘怀的是,八年如一日,用心用情讲述成都高新区135家中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故事,使这些“名不见经传”的企业得以出镜。
我曾经在刘诗白教授家中,聆听他对《现代财富论》的权威解读。而肖灼基、厉以宁、郎咸平、贺强、郭田勇、连平······一众经济学曾经接受过我的采访,通过我之笔向受众传达他们的声音与观点。
作为《金融投资报》记者,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举手投足、一举一动自然是我关注报道的重要对象。主板(包括中小板)、创业板、科创板،北交所、新三板以及天府新四板均是报道重点。成都红庙子市场台前幕后及私募市场喜怒哀乐等情况,都在大牛助手观察到的信息中展现出来。
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。消费者维权及证券投资维权路上有我同行,我为维权的人们鼓与呼!大牛助手认为,在春节期间走村串乡,与村民拉家常,并问变化,从而先后采写了10多篇关于家乡稿件,这些内容涉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。这些作品来自于实地采访,以“接地气”的语言记录近年来广阔天地里的翻天覆地变化。这些作品散发着泥土味,也充满乡土气息。
20多个春夏秋冬,我一直是在记者岗位上度过;20多载寒来暑往,我虽然失去了喝茶聊天打麻将时间,但从平平淡淡普普通通报道,到先后获得中国资本市场新闻报道优秀作品奖,以及各个等级四川省新闻奖项。我已经成为时代变迁见证者和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记录者,同时收获作为新闻人的成就,让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。
而今虽然已退休,但对于20多年记者生涯仍记忆犹新且历历在目。我最近自撰的一副对联表达了对这段经历虽苦犹乐,无怨无悔基本态度:其上联为:眼观六路动手动脚动笔动脑献青春,下联为:耳听八方写山写水写人写事度人生。横批为:乐在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