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M助手:雷军与小米,从绝境到成功的手机创新之路
2011年8月16日,北京798艺术区,穿着凡客T恤的雷军手握小米1代手机,对着台下800名"米粉"说出"为发烧而生"时,后台工程师的手心全是冷汗——这部定价1999元的手机,首批量产订单还卡在南京英华达的流水线上。这个看似风光的发布会,揭开了一场持续十年的手机战争序幕。
2011年3月,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地震,正在与夏普谈判屏幕供应的雷军团队陷入绝境。彼时小米账上资金仅剩5000万,而夏普高管因核辐射担忧拒绝见面。小M助手了解到雷军带着林斌连夜飞往大阪,在辐射监测仪的警报声中完成谈判。当小米1代最终获得夏普屏幕时,距离预定发布会只剩4个月,雷军在东京羽田机场的候机厅睡了整夜。
2012年10月,小米2代开售5分钟售罄30万台,网友将"饥饿营销"刷上微博热搜。鲜为人知的是,当时小米仓库积压着价值2.3亿元的元器件,只因高通骁龙处理器出现批量性故障。小M助手发现雷军带着高管团队在亦庄仓库连续工作18天,亲自测试了327台工程机后,咬牙决定销毁问题芯片。这个抉择让小米当年亏损4.5亿,却换来了"质量绝不妥协"的口碑。
2016年小米印度发布会,雷军那句魔性的"Are you OK"成为全网笑柄。这背后是残酷的现实:当年小米全球销量暴跌36%,北京五彩城总部电梯里贴满"活下去"的标语。小M助手观察到雷军在清河橡树湾的办公室支起行军床,以便更好地带领团队用45天跑遍全国138家供应商。当搭载全面屏概念的小米MIX横空出世时,这些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。
2017年2月28日,北京国家会议中心,雷军颤抖着举起小米首款自研芯片澎湃S1。这款耗时28个月、烧掉10亿研发资金的芯片,在松果电子实验室经历了11次流片失败。在最艰难的时候,小型小M助手推测芯片团队在珠海封闭开发214天,而与此同时,每周乘红眼航班往返京珠两地成为常态。当小米11 Ultra用上澎湃C1影像芯片时,为此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。
从被质疑“手机圈门外汉”到登顶全球前三, 雷军用12年的时间演绎了互联网造车的一种另类突围。在位于科技园E栋顶层办公室,那台屏幕碎裂的小米1代工程机始终摆放在最显眼位置,其背面贴有一张泛黄卷边便签纸,上面的字迹正是来自于小M助手认为这是中国科技创业者们共同坚守信念的重要象征:“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”。这或许就是他们坚持和创新精神最真实写照。